« 上一篇下一篇 »

制革污泥堆肥

为实现我国皮革工业的二次创业,确保制革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制革环保工程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目前我国制革污水治理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然而制革污泥的治理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制革行业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根据中国皮革工业学会的统计数字,98年我国皮革工业加工原皮约一亿标张。由此推算, 产生的制革污泥约一百万吨(含水量以70%计),这么多污泥如不处理会造成多么严重的环境问题!
  我们曾在全国筛选了100家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区域、不同生产规模及不同类型的制革厂进行了制革污水、污泥处理现状的调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绝大多数制革厂(约77%)对制革污水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但95%以上的制革工厂对制革污泥未经处理,或将制革污泥作为垃圾直接排放,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与严重。以徐州鹰球皮革集团为例,在项目开展前该厂制革污泥已经堆成一座小山,占了厂区很大的面积,环境十分恶劣。对制革污泥当地环保部门即使付费也拒绝搬运。
  然而,制革污泥又是一种含氮量很高的资源,含氮量为 4~5%,是不可多得的有机氮源,比目前常用的农家肥含氮量还高 2%左右。所以,如何治理、开发制革污泥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在这思想指导下,1998年由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和联合国工发组织主持领导,在德国专家 Dr. Frings 的技术指导下,我们西北轻工业学院和徐州鹰球皮革集团共同承担了“制革污泥农用堆肥”的研究项目。对制革污泥堆肥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徐州厂我们共进行了三批总量为36吨的堆肥试验,并用堆成的肥料施于水稻田。经对比观察,施用后水稻生长旺盛,叶绿苗高,在拔节期后,株高明显高出对照3~5cm,平均单簇重高出对照11g;将堆肥施于玉米种植和花卉试验,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用当地农民的话说:“制革堆肥的肥效好,你们的试验是成功的”。
  从工厂的经济效益分析,以徐州厂为例,把污泥全部用于堆肥,不仅解决了工厂制革污泥的出路问题,而且皮革厂可从堆肥中每年收入20万元,加上节约的污泥排放及运输费等,实际每年增加经济效益约40万元。
  下面,我们就工作的重点和体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制革污泥能否用于堆肥,堆成的肥料能否施用于农田?
  我们选取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岳村,对其长期施用含铬污肥,土壤铬污染状况进行调查。
  岳村自1977年开始即有施用制革污泥的历史,因污泥中Cr含量严重超标(污泥中Cr含量在20-35g/kg之间)造成该村土壤出现不同程度的Cr污染。我们分别对土壤及小麦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含铬污泥直接作为肥料的土壤,其总铬量均显著增加,特别是近5年内施泥的土壤其总Cr量最高,有害性也最大,小麦籽粒中Cr含量超过国家标准(Cr<5mg/kg)2倍以上。施泥间隔期超过10年,小麦籽粒中Cr达标,但这类土壤中Cr含量均只达土壤的二级标准(原始土壤为一级)。因此高铬污泥直接农用危害很大。
  经检测,严重超标的污泥(Cr为28.5g/kg)中可溶态Cr可高达384mg/kg,为了解铬含量较高时对植物的危害,,我们对"植物吸Cr及污泥释Cr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Cr使用量在0~250mg/kg之间,土壤中可给态Cr(包括水溶态、交换态等)的含量、小麦Cr含量在0~24mg/kg范围内增加,基本占总使用量的5~10%。通常亩产300~400kg小麦的土地施N总量不足其1/5,依此量施泥(每亩1吨)计,小麦幼苗中Cr不足1mg/kg,完全可达到粮食的标准。
  污泥释Cr试验表明,污泥及堆肥中Cr70-80%来源于沉淀态及有机结合态,随着污泥中有机质的降解,Cr的释放是一个缓慢平稳的过程,释Cr浓度保持在3~5mg/kg。据此估算达标污泥Cr释放总量不足50mg/kg,施泥量为1吨/亩时,年释放量小于50g/亩、且维持较低浓度(3~5mg/kg),可完全满足作物的达标要求。
  总之,无论从作物最大吸收能力还是污泥最大释放能力来讲,达标污泥农用都是可行的。当然在使用时还必须降低污泥的含铬量并制定出相应的施肥制度。
  参考德国环保要求,经处理后的制革污泥在农田不得连续施用15年;而且每英亩土地最高施用量不得超过5吨。这对我国施用制革污泥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